宽窄巷子最成都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文地理系列报道(七)

2020年08月20日

宽窄巷子,是一个从字面上颇难理解却十分响亮的名字。望文生义,如你以为宽窄巷子只是一条成都老巷子,那就错了;如果你以为宽窄巷子是一条宽巷子加上一条窄巷子,那你还是错了。



实际上,宽窄巷子所代指的是宽巷子、窄巷子与井巷子三条老街巷。而这三条成都老巷子所代言的,却是2000多年来的半座成都城,以及最有代表性的成都生活。


2008年6月改造完工的宽窄巷子,以“老成都的新名片,新成都的老客厅”身份亮相以来,就一直被视为“最成都”的地方,受到成都人与成都客的热捧。




引子:成都少城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公元前341年,秦灭蜀两年后,曾将秦民移居成都。秦国大夫张仪(也是筑重庆城那位老兄)兴筑成都城,成都城市历史自此开篇。


一马平川的成都坝子,表面上与八百里秦川没什么两样,但在筑城这个问题上却让张仪伤透了脑筋。自他开工筑城以来,屡筑屡垮,想象中的巍峨城池总是立不起来。传说中有一只灵龟前来相助,缓缓绕城池一周后悄然死去。张仪得到灵感,沿灵龟爬过的轨迹筑起一座围起来酷似龟形的城墙。


仔细想想,土地肥沃湿润的成都平原,以当时夯土筑城的技术,当然不可能筑得出像秦都咸阳那样方方正正的城池。张仪后来根据地面情况筑出来的这座非方非圆的成都城,而且没搞成“豆腐渣”工程,也算对得起成都人民。



张仪第一次筑就的城墙并没完全包围整个成都城区,只框住了东边的一大半,西边的一大片就留给了二次筑城。这样一来,老成都就被分成了东西两座城,较大的东城被称为大城,较小的西城被成了小城。


因为古代“小”与“少”相通,小城也被习惯地称为“少城”。古人把这种一大一小的城市格局称作“重城”。成都城市的“重城”形式一直保留了2000多年。


不过,由成都典型的南方城市街巷的格局演变成宽窄巷子四合院式的北方城市街巷格局,却是300多年前的事情。



宽窄巷子:八旗子弟出没的兵丁胡同


公元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康熙派出三千清兵进藏平乱。凯旋之后,留下了千余名兵丁永驻成都,于是在当时比较残破的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新的满城——因为这些清兵都是八旗子弟,他们自然而然地将北方的四合院搬到了成都。不过,成都老百姓仍然习惯把这片住满了八旗军队及军属的满城称为“少城”。


这片新少城的中轴线就是南北向的长顺上街,而今天的宽窄巷子则是当时42条兵丁胡同中的两条。与现在开放形成的商业步行街绝不相同的是,当年清制规定严明,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更不得染指商务买卖。八旗子弟靠每年在少城公园(即今人民公园)春秋两季比武大会上,靠比武成绩领皇粮过日子。




百年风雨之后,摇头摆尾的八旗子弟彻底成为过去,只留下少城里两条由大大小小四合院组成的街巷。现在整理开放的宽窄巷子里,一共有45个四合院,基本保留了原生风貌,唯一改变的是,大都成为了吃喝玩乐的好去处以及兼具艺术和文化底蕴的休闲场所。



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


宽巷子住满八旗子弟的时候,有一个“很北京”的名字——兴仁胡同,兴仁胡同当时驻扎的是镶红旗的清军。据位于宽巷子11号“恺庐”的主人,“最后的旗人”后裔、也被称作成都少城“活字典”的拉木尔羊角先生讲,胡同源自蒙语的发音,原指蒙古人在草原上集中扎下蒙古包时中间留下的通道。


随着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席卷成都少城之后,兴仁胡同也就被革掉了“胡名”,取而代之的是颇有南方城市特色的“宽巷子”。


游走在今天的宽巷子,高墙大宅门随处可见,曾经的宅邸名称被更富诗意的商店名称取代,曾经的八旗子弟生活场景也被还原的老成都生活气息掩盖。


自2008年改造完工开放后,这里成为一些老成都民俗风情“起死回生”的悠闲所在,沿街的店铺散发着昔日市井的味道,夫妻肺片、三大炮、担担面、渣渣面、杂和面等各式成都小吃体现着成都最地道的生活特色与平民特色



如果你嫌这些过于市井,也可以踱进四合院去,品正宗的盖碗茶,吃正宗的私房川菜,以及各种文化、各种流派相互交融而成的味道。在这里,麻辣川味与西式洋味,以老成都生活的名义和谐共存。



宽巷子其实不宽,当这一切涌进这条慢悠悠的街巷时,有时还显得有些局促。穿过宽巷子一端的南北向通道,还有一条更狭窄巷子——窄巷子。


窄巷子原名太平胡同,虽然狭窄的巷道容不下太多拥挤,但这样的巷道两边,仍然结葫芦瓜似的串满了大大小小的四合院。


窄巷子的商业形态也因此发生了改变,老成都的市井气息忽的被收缩掉了,只留下些更“洋气”的西餐、咖啡、会所等等,成为了这几条老街巷的时尚中心。在这样逼仄的巷道里,时光似乎也不急于溜走,更习惯蜷缩在某个隐蔽的院落里,悄然融化。



成都特色的“慢生活”,仿佛是宽窄巷子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紧邻窄巷子南端的井巷子(原名如意胡同,也称明德胡同),正是这种慢生活的延续与升华。这里是成都夜晚最热闹的所在。华灯初上,笑靥如花,灯红酒绿,老成都的接地气与新生活的时尚风流就这样“和谐”搭档,互相成就。


宽巷子的闲,窄巷子的慢,井巷子的新,实现了人气、商气的互动,以三条步行街体现了成都独特的市井生活文化。


什么叫做“最成都”,什么是成都生活范本?宽窄巷子组合给出的就是最好的答案。



文/苏槿

图片来源@宽窄巷子最成都官方微博

《重庆广播电视报》原创稿件,转载须授权


返回顶部
关闭 返回
.forget忘记密码

其他方式